宝石介绍
宝石介绍
时间:2018-11-21    浏览7465次

珍珠简介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种类丰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 ;在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结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珍珠小知识

      珍珠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来的。它的另一个名字Margarite,则由古代波斯梵语衍生而来,意为“大海之子”。按照成因,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贝、蚌的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习惯上人们把珍珠又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种类型,主要产于白蝶贝、黑蝶贝中。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产出的珍珠,主要产于三角帆蚌中。但并不是所有的贝(蚌)类都能生产珍珠的。

       中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海南诸岛。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珍珠的形态以正圆形为最好,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

       珍珠并非是天然宝石,它生成于某些贝(蚌)中且未能排除时,它的细胞膜就会分泌出珍珠质液,将外来异物一层层地不断包裹起来,久而成珠。由于每次所包裹的珍珠质层极薄,因此,一粒珍珠甚至由几千层珍珠质包裹叠加而成,历经3—6年时间方能形成。珍珠全年皆产,通常以十二月较多。

化学成份

       珍珠的化学组成为:CaCO3(碳酸钙)91.6%、H2O和有机质各4%、其他物质0.4%。

       并含有多种氨基酸:亮氨酸(Leucine),蛋氨酸(Methionine),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等。另外,还含有30多种微量元素、牛磺酸、丰富的维生素、肽类。

性状鉴别

       天然珍珠呈圆球形、椭圆形、不规则的球形或长圆形,直径1~6毫米。表面类白色、黄白色、浅粉红色、浅蓝色等,具美丽的彩色光泽,平滑。作过装饰品的珍珠,中央多数有穿孔。质坚硬,难破碎,断面呈层状。用火烧之有爆裂声。气无,味微咸。

       养珠形状与天然珍珠相似,但表面光泽较弱,断面中央有圆形的砂粒或石决明碎粒,表面有一簿的真珠层。入药仅用真珠层。气无,味微咸。不过现在合浦生态珍珠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养珠的质量!以颗粒圆整、光泽透明、有宝光、质地坚硬者为佳。

鉴别方法

鉴别五法

       1.观察法:纯天然的珍珠具有自然的五彩光泽,而且纯天然珍珠的大小形状也不规则,并且由于他们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表面或多或少的还会存在瑕疵。而仿造的珍珠由于是人工形成,形状一般都是球形,而且光泽和色彩也非常的统一,一看就给人很假的感觉。

       2.摩擦法:纯天然的珍珠的生长环境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用两颗珍珠相互摩擦会有粗糙的感觉,而仿造

的珍珠相互摩擦则会产生光滑的感觉。

       3.接触法:与纯天然翡翠一样,纯天然的珍珠,用手触摸,有一种冰凉爽手的感觉,这与其内部结构有关,而仿造的珍珠由于结构单一,用手触摸,有滑腻感。

       4.牙咬法:将纯天然的珍珠用牙齿咬或者与玻璃摩擦没有光滑的感觉,而且经常会有凹凸感、沙感或者白色的粉末出现。而仿造的珍珠由于人工形成,用牙齿有会有很光滑的感觉,稍稍用力咬,表面还会有局部脱落的现象。

       5.保养钻孔法:纯天然的珍珠钻出的孔有层状结构特征。而仿造的珍珠表面物质起铍,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玻璃或塑料内芯,而且还有颜料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