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知识
鉴定知识
时间:2018-11-21    浏览7342次

   宝石是一种神奇的装饰品,将你能想象到的美丽全都凝结在一起,把你的人生装饰得五彩缤纷。由于人类喜爱美的天性,注定彩色宝石倍受追捧的宿命。除了美,稀有也是宝石的一个特性,物以稀为贵,高价值驱使逐利者偿试各种各样的做假方法,并随科技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眼花瞭乱。这就给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准确鉴别彩色宝石。

宝石优化处理

       宝石的优化和处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能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现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处理则是指非传统、尚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如玛瑙染色广泛被接受,属于优化;翡翠染色属处理,经处理的宝石命名时须注明。

是否经过优化处理的鉴别

       宝石的优化处理方式,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处理的手段也是越来越多样化。鉴别一块宝石是否经过优化处理,要求检验师具有高超的技术、多年累积的经验,并且也需要先进仪器的辅助。

常见宝石的处理方法

(一)染色处理

       染色处理是用无机化合物或有机染料,通过化学反应或溶剂挥发而致色,使原先颜色不太理想的宝石材料变色,达到或接近优质天然宝石的色泽。染色处理过的宝石在检测时,须注意其颜色分布与裂隙和孔隙有关。吸收光谱和紫外荧光或许可以检侧染色剂的存在,也可使用蘸有丙酮的棉球检测用有机染料染色的样品。

       以金珍珠为例,金珍珠使用有机颜料浸染,颜料进入珍珠表层,从而加深或获得金黄色。其鉴别特征有1.珍珠表面缺陷处颜色富集(如图一,显微镜下照片);2.珍珠颜色表层深,内部浅,可通过钻孔观察。我们出于研究的目的切开观察颜色分布特征(见图二,显微镜下照片)。3.使用紫外-可见光光谱仪进行鉴别,以及使用其他一些大型仪器也可以进行检查。

图一:染色金珍珠颜色在缺陷处富集

图二:色上加色金珍珠

(二)扩散处理

       又称热扩散处理或表面扩散处理。通过对宝石裸石加热,使着色剂的着色离子扩散,而将裸石表面着色或产生光学现象的处理方法。如用于使刚玉裸石表面产生颜色或在表面形成定向的金红石等包裹体而产生星光效应。为产生或加深颜色,则要将相应于该颜色的着色剂混匀在特定成分的粉末或膏料中,再将待处理的裸石埋在其中加热,经长时间加热后这些着色离子只能扩散(实为进入铝在表层的空位)到0.1~0.3毫米厚。扩散处理后,还要仔细抛光去掉表面上的麻点,通常也会抛掉表层上的一部分新生色,并使腰棱加厚、出现多余小面或须状裂纹、且颜色可能变浅;扩散着色的色调、色彩是稳定的,但在重新抛磨或改款切磨时会被去除,或在佩戴时被磨损。

       例为扩散处理的蓝宝石,利用高温可使Cr、Fe、Ti、Co进入到无色刚玉表层,而使其呈现出红、蓝色;使用Be元素扩散,可产生黄色、橙色或棕色,而且非常难于检测。

扩散处理蓝宝石(颜色沿棱线富集)

(三)充填处理

       自然界中很多的宝石有丰富的空洞与裂隙,但往往影响了宝石的光泽与耐久度,商户们为了改善宝石外观与耐久度,对宝石进行充填处理。充填处理泛指凡以某种物质填入宝石表面及内部裂隙、粒间孔隙或结构疏松处,以改善颜色、净度、透明度及增加耐久性的处理方法。包括浸蜡充填、注油充填、注塑充填及染色剂充填等等。

       示例1为进行铅玻璃充填处理的红宝石,铅玻璃充填红宝石常见鉴定特征有内部裂隙中可见浑圆状气泡、裂隙闪光、表面补丁状光泽差异见。

充填处理红宝石中的浑圆气泡

充填处理红宝石表面的光泽差异


       市面上常见热处理改善红宝石的颜色,使其更漂亮,是一种优化方法。但其处理的结果往往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充填现象,国际上普遍认可这种轻微的充填,但如其充填程度较严重时,应做标注。

       示例2为环氧树脂(俗称注胶)充填的祖母绿,一般在常压状态下进行,胶多富集于原料表层及开放裂隙、孔洞中,加工之后,绝大部分胶会被去掉,残留一部分在成品中,宝石内部常可见充填产生的气泡、裂隙闪光等鉴定特征。

充填处理祖母绿中裂隙的蓝色闪光

       宝石还有许多其他的优化处理方式,小编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为大家逐一介绍。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